序:“天再旦于郑”是一次日全食的观测记录,这次千古一笔让历史学家把时间精确地定位在了公元前899年4月21日,这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可考证精确日期的历史事件。
2009年7月22日星期三,早晨,我很早就听到大人们在谈论日食,但自己却一次也没见过。那天他们给我发了烟熏玻璃,我只是觉得好玩,便和一些小孩一起比谁收集的玻璃更多。有的人拿到了新奇的墨镜,见此状我倒有些闷闷不乐。上午10点,我在家门口和众人聚集在一起,准备观赏日食。爸妈都在上班,因此没和我在一块。我紧盯着头上的天空,先是看到太阳右边出现了一个黑圆,上面的坑坑洼洼让我辨别出这是月亮。然后,月亮离太阳越来越近,最后两圆重叠。我人生中第一次,也是目前最后一次的日全食发生了。
2010年1月15日星期五,傍晚,如之前的每周五一样,下午学校又提前放学了,妈妈把我送到了外婆家。我和姐姐在五楼看,虽然房屋挡住、看不到天空中的太阳,但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对面楼的窗户看到太阳的倒影。这是一次日环食,但此时已经开始生光,太阳露出了下面的半边日牙,甚是奇妙。之后17点左右我和妈妈回家,在将入隧洞口时看到了那轮日牙,许多人停驻脚步拍照,那番景象真是美妙绝伦。
2014年10月8日星期三,傍晚。初一我还能回忆起细节,并写篇记叙文,但现在几乎只有模糊的印象了。多亏张*帮我补充了细节:“当天我把望远镜带到了学校”,否则我就分不清到底是哪次时间了。那天放学后,我俩还有陈**、王**,李**五人,以及张*他爸妈,走出隧洞,爬上马鞍山,到达当时最高的亭子,架设好天文望远镜。等了好一会月亮才从建筑物后面出来。我看到了记忆中唯一一次完美的月全食,此时的月亮已经红透了,这时大家都开始用望远镜观赏,旁边还有其他人也凑过来看。快到21点,月亮基本上复圆了,于是我们就下山回家了。
2016年3月23日星期三,傍晚。不知是小学那次观食的氛围还萦绕在我心头,还是许久未天文奇观的焦虑,我竟决定去观赏这天的月偏食,尽管它只是次稍稍变暗的几乎没人注意的小月食罢。我准备上了天文望远镜,没有其他同学来,有的朋友有事,我最后只叫上了我爸。我把卷曲的天文星图、指南针整理完毕,早早地吃了晚饭,就踏上了去东城的路。当时的东城尚未完全开发,最多可称为东郊。我们找到了一个工地,一旁的施工材料随意地摆放着,我好不容易找了块空地把望远镜摆放好。19点了,月亮应该已经升起,但东边始终不见什么光线。我焦急地对照着软件所给的月亮方位,但远处只是灰蒙蒙的一片,什么也看不到。我爸有些担心天气,据说晚上有雨。
我站在那片现在早已高楼林立的工地上,风卷着地上的沙粒,四周一篇漆黑,远处的光飘忽不定。我已经收好了所有设备,我爸在南边幸运地召到了一辆出租车。回家的路上,雨点重重地打在车窗上。
我似乎在找一位老朋友,一位许久未见的朋友,但当我来到相约之处时,乌云遮掩了一切,连并着隔绝了一些属于我的宝贵之物。
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,下午,我早早地就得知当天有日环食,便邀请朋友下午到我家坝子上观食。然而,当天云量极大,我们根本就看不到太阳。不幸的万幸是,勉强感受到了天微微变暗的奇妙现象。中途云层短暂的裂开了一条缝,我们便看到了几秒钟的珍贵的日环食。后来我们不得不去上晚自习了,颇有些郁闷。晚上我却了解到,乡下的某些大人看见了环状的太阳,拍了照到朋友圈里。
以上是我目前所观测到的所有日月食的回忆。这篇文章能写到结尾,我是深感惊喜的。每一个时间每一个方位都能如此精确地被定位到,这在我所有的回忆文中尚属首次。感谢移动天文台,帮助了我对各事件时间的精确定位,感谢开源软件Stellarium,其独特的光影渲染模拟令我仿佛置身其境、回到了那段美妙的时光。这两个app都是我五年级左右学天文时在贴吧下载的,到现在换了三四台手机,每次都必定把这两个app迁移到新机。我还要感谢孜孜不倦的自己,在诸多不确定的时间中凭借回忆,花费了几乎一整晚的时间来复原事件时间,最后得偿所愿。
六年级左右我在外婆家的租屋里找到了一本旧书《太阳、月亮与地球》,这本书主要展示天文数理之美,对当时的我而言有些晦涩难懂,但我还是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,自己推导出了一个基于沙罗周期的日月食预测模型。我简单地算了一下,误差仅1天(被预测的推测为2016年5月9日的日食和23日的月食),令我非常激动。
一个日月食的沙罗周期大约18年,我对天文的兴致也仿佛转了一个圈。白驹过隙,曾痴迷于天文的我后来也因各种原因渐渐放下了。今年寒假收假前2天,我又在家撑起了天文望远镜,由于时间紧迫只玩了仅1小时,但仍感到兴奋。在历史时间的追溯寻迹与斗转星移的日月交替中,我重拾了之前忘却的无价之宝,而现在它们再也不会丢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