剥削
马经认为,劳动力也是一种商品,工人劳动产出价值与劳动力价值间存在差值,资本家通过绝对/相对剩余价值获取利润,实现剥削。
然而,在时间经济中,企业几乎丧失了对工人的直接操控权力。企业需购买工人对应时间段的货币,而工人劳动强度将由其自己决定。关键在于,企业只能选择购买或不买,即雇佣或不雇佣的选项,因此无法以奖励机制逼迫工人提高劳动强度。而工人的唯一目的仅仅是被雇佣,以履行自己的时间货币职能、维持个人货币汇率。
站在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视角来看,我们可以说时间经济中工人的“工资”是恒定不变量。他仅取决于工人的劳动时间,其货币汇率又取决于其他人的劳动生产率。但无论如何,整个过程中单个企业无权插手。
站在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,时间货币的价值取决于其时间长度,也就是说,它直接与工人的劳动价值挂钩,而非劳动力的价值,那么绝对/相对剩余价值将消失,剥削将无从谈起。
企业内工资定价规则
当企业内部不存在剥削时,所有人无论相互间的生产关系如何,按照时间货币的发行原则,他们的工资始终应当与其劳动时间挂钩,因而省去了劳资双方在工资上谈判的过程。
这里可能有一个让现代社会的人费解的问题:管理层有工资一说吗?事实上,即便企业内部没有给他们发放薪资的人,但是我们可以假想是商品消费者在为他们“发工资”,他们的工资理应等于他们实际的劳动时间。再次提醒,这些工资不一定非要是劳动者发行的货币组成的。
企业内部所有人的薪酬都来源于商品的销售额,而商品的价格是没有提前规定的、需要市场来定价的。为了满足企业人员的工资,商品的市场价需要足够高,否则企业将退出市场,由供求规律可知市场价将会升高;当市场价足够高时,会导致更多企业加入市场,因而商品市场价降低。在理想的完全竞争市场下,商品的市场价及销售额刚好满足企业内部从业人员的工资要求,即单个商品的在生产链上的总劳动时间。
企业由于经营不善、商品销售额不够,而无法为内部员工发放足够的时间货币工资(或是管理层必须通过信贷措施以解决财务危机),或者企业得到了高于劳动时间的收益,这也是可能。在现代市场经济中,企业管理层通常会占有这部分额外收益,并将亏损风险转嫁到底层员工头上。在我们的时间经济社会中,由于管理层通常占有生产资料,这样的情况也可能发生,但是每个人都能通过劳动时间判断自己的工资是否少发(相当于为工人提供了一个工资指导价),同时以时间货币为基础的工会是对抗企业的良好且方便的手段。基于此,我们有理由相信剥削是无法发生的。
长期经营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。理想情况下,风险应该由企业所有员工共同分担。工会和企业可以制定这样一条公平的法则:谁承担更多风险,及谁为企业贷了更多款,那么可以在企业额外收益中占有更大的一份(工人无法得到企业发放的足够工资,相当于需要他自己为自己发行货币以填补空缺,也就等价于正在承担风险)。
有趣的一点是,即便在这种情况下,长期来看货币周期仍然对应市场出清。因为一个企业亏损无非对应于另外一个企业盈利或某些消费者收益,实质为货币财富在不同人群之间的转移。
总的来说,企业内部的收益将按劳分配,这便是企业内工资定价规则。
额外效益
在这样的分配规则下,企业仍然相比个体更具有生产优势。首先,它能够规模化、集中化生产和流水线工作;其次,它内部信息流通高效,能更快地适应市场变化,改变自身生产方式;最后,它还能通过研发、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来获取额外效益,这便是企业创新活力的来源。
例如,在行业未饱和阶段即卖方市场,企业能够凭借较高的市场均衡价格赚取一定的额外收益;另外,企业通过优化管理、提高生产力等方式,可以在同等成本下生产更多的商品,从而赚取额外收益。
当然,这些额外效益只能存在较短时间,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市场的作用,它们将逐渐消失,企业会重新回归至按劳分配方式。凭借额外效益的作用,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,共同增强市场的稳定性。